卧龙吟主群:645276641
卧龙吟II群:736384208
卧龙吟霸业区官方1群
《卧龙吟》一款经典战争策略型游戏,将带你回到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,感受最纯粹的三国历史。游戏不肝不氪,所有武将随进度获得,15分钟打卡下线,轻松休闲生存无压。一骑当千的历史名将,彼此克制的各系兵种,一切等主公来排兵布阵,平定天下!
抵制不良游戏,拒绝盗版游戏。
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受骗上当。
适度游戏益脑,沉迷游戏伤身。
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。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卧龙吟 > 游戏杂谈
文章正文
对于三国时期人口问题的分析
2015-03-12

 三国的年段我们知道有两种说法,一是220年到280年三分归晋说,二是220年到265年魏灭亡说。

但是我们还是以到265年的说法为主,也就是第二种。

要说人口,我们目前最确切的数据只能追溯到最早为公元105年,也就是东汉永兴元年,那时的兵力为5325万。而如果要追溯到相对较近的时代,那便是公元156年,亦东汉永寿二年,那是的人口达5649万。

以下是一段汉朝人口综述 
两汉时期汉代的人口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数并列。口赋(算钱)是国家的主要收入,户赋则指定为列侯、封君的收入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了西汉末元始二年103郡国户口数总共为户1235。6490万,人口5767。1401万。如以秦岭淮水为南北界线,北方人口占4/5弱,南方人口占1/5强。如以汉武帝时所置14个监察区来划分,户数超过百万,口数超过5百万的有司隶和豫、冀、兖、青、徐五州,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,大致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和黄河下游的冀、豫、鲁和皖、苏的淮河以北地区。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%。关中平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长安附近,密度约达到每平方公里千人,为全国之冠。其次是太行山以东平原地区,除了鲁中山地、胶东半岛和滨海地区外,人口密度估计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。由此而形成二条人口比较密集的带状地区。东西向的是自京兆(长安)—河南(雒阳)—陈留—济阴(定陶)—山阳—东海;南北向的是自清河—魏郡—河内、河东—河南—颍川—汝南。这种分布显然与交通路线有关。长江流域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、南阳盆地和太湖平原,这无疑是由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促成的。 
西汉末年的战乱,中原人士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,更远的还到了岭南地区。同时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开发,人口显著增加。据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所载永和五年(140)的版籍,全国有户933。6665万,人口4789。2413万。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占3/5,以南占2/5。户数超过百万,口数超5百万的有豫、荆、扬、益4州,除了豫州外,其余3州均在长江流域,其户数占全国的42。2%,口数占全国的37。26%。可见经过了138年,南北人口的分布起了显著变化。与西汉末年人口相比,扬州增加了1/4,荆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。其中增加最显著的南阳郡(南阳盆地),人口从194万(尾数不计)增至244万,零陵郡(湖南南部湘、资、潇水流域)从14万增至100万,长沙郡(湘、资水中下游流域)从23万增至105万,豫章郡(今江西省)从35万增至166万,巴郡(四川东部)从70万增至108万。可见南方人口的增加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,还由于原来中原王朝势力不及的地区深入开发的结果。而黄河流域除了少数几个郡国外,人口普遍减少。

我们了解到公元157年东汉人口达五千六百多万,大乱后公元260-28O年,魏、蜀、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,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。但也有人认为三国时人口虽然锐减,但应该不会低于1000万,因为有很多“部曲”是不计入官方人口统计的。   
要谈及三国的人口问题,那实在是追溯的远了。而且难以考证。又难以一概而论。

我们知道,桓灵二帝之后,天灾人怨不断。因为各种自然原因,甚至战争因素,人口是在不断急剧下降的。比较严重的事件有哪些呢?我在网上查了查,有以下这些:和元年春二月,荆、扬二州人多饿死”、“永兴元年秋七月,郡国三十二蝗。河水溢。百姓饥穷,流冗道路,至有数十万户,冀州尤甚”、“延熙九年春三月,司隶、豫州饥死者什四五,至有灭户者”;汉灵帝时期,“建宁三年春正月,河内人妇食夫,河南人夫食妇”,更有著名的“黄巾之乱”,其余小规模的天灾、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,就不计其数了。司隶、豫州、冀州是东汉经济发达、人口稠密的地方,司隶人口约三百万、豫州人口约六百万,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,占东汉人口约五千多万的四分之一强,但仅上述延熙九年的饥荒,司隶、豫州就饿死三四百万,其他原因导致户数的丧失,就更难以计算了。
之后董卓掌权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?。 “卓纵放兵士,突其庐舍,淫略妇女,剽虏资物,谓之‘搜牢’。人情崩恐,不保朝夕。及何后葬,开文陵,卓悉取藏中珍物。又奸乱公主,妻略宫人,虐刑滥罚,睚眦必死,群僚内外莫能自固。卓尝遣军至阳城,时人会于社下,悉令就斩之,驾其车重,载其妇女,以头系车辕,歌呼而还。又坏五铢钱,更铸小钱,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、钟虚、飞廉、铜马之属,以充铸焉。故货贱物贵,谷石数万。又钱无轮郭文章,不便人用。”
而在面对关东州郡的联合讨伐下,董卓竟然“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,悉烧宫庙官府居家,二百里内无复孑遗”,以至于“步骑驱蹙,更相蹈藉,饥饿寇掠,积尸盈路”,到汉献帝入关时,加上迁徙而来的人口三辅户口也不过才数十万,人口户数的丧失,可见一斑。也体现了董卓这个人的荒淫无度,肆虐破坏的本性.

再之后呢?再之后也许就更加可怕了,因为之后我们也知道,是群雄割据的局面,各个军阀之间有着不间断的战火,这个往往是最劳民伤财的,为什么?因为粮食往往供应不足“诸军并起,无终岁之计,饥则寇略,饱则弃余,瓦解流离,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。袁绍之在河北,军人仰食桑椹。袁术在江、淮,取给蒲蠃。民人相食,州里萧条。”到了什么局面?无敌自破这不胜数.还没有攻打敌人,自己的军队里就开始有士兵相继死亡了.更典型的则是在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时,“蝗虫起,百姓大饿”、“谷一斛五十余万钱,人相食”,曹操也不得不“罢吏兵新募者”以节约粮食.连人都开始吃人了.你说人口怎么能不急剧下降呢?

再之后其次是战乱,曹操征徐州,“凡杀男女数十万人,鸡犬无余,泗水为之不流,自是五县城保,无复行迹”。李傕等在关中,“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,傕等放兵劫略,攻剽城邑,人民饥困,二年间相啖食略颈。

再次,战争对于作为强壮劳动力的战士的摧残,也到了无所复加的地步。麹义与乌桓、鲜卑“合兵十万”进攻公孙瓒,由于粮食缺乏和战斗损失,在撤退时只有“余众数千人”。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,袁绍战败,“余众伪降,曹操尽坑之,前后所杀八万人。”曹操在徐州以及官渡战后的屠杀行为,也令人发指,在数量上也是以万为单位计量的.从前到后,死者不计其数.统计下来,各种天灾人祸,是人口急剧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,再说自汉桓帝到汉灵帝这40多年之间的天灾,以及之后二十年内的各种群雄割据的局面,死亡程度可以说是以几何倍数增长.

裴松之注《三国志》时,针对关于曹魏人口问题谈到“晋太康三年地记,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,吴、蜀户不能居半。以此言之,魏虽始承丧乱,方晋亦当无乃大殊。”---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群传》。这段话的原意是什么呢?我们来看看,就是说
晋太康三年,全国统计民户有三百七十七万户。吴国、蜀国不能占到此数的一半,根据这来判断,魏国虽然是经历过战乱,但与晋也没有太大差距。可见魏国的人口数是相对十分旺盛的。但是人口数依然很少。

我们知道,三国时期的人口数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最低潮,有一种说法,但是有些离谱,但是依然能够证明三国时期的人口数减少程度可以说是十分恐怖的。
怎么说的?我把他摘来看看(仅以参考):

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,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,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,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;损失了98。3%。“马前悬人头,车后载妇女”、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,生民百余一,念之断人肠”,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%!

这个说法也是有人计算出来后的结论,当然确切度不是很高,赤壁大战后全国人口为140万?,人口仅仅为1%。这个天过离谱了,但是我们也可以用来证实一点,那就是三国时期的人口数实在是少。那少到什么程度呢?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官员是怎么描述的吧。

我们从曹魏的户口来延伸出去,曹魏时期分为早期和晚期两期。而在魏明帝的那个时候,杜恕说“奄有十州之地,而承丧乱之弊,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”,陈群则说“今丧乱之后,人民至少,比汉文、景之时,不过一大郡”,蒋济也说“今虽有十二州,至于民数,不过汉时一大郡”,即使我们按照杜恕的说法,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万、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,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。

而关于蜀也有记载,也同样分为早晚两期。在《晋书·地理志》里有记载:章武元年“户二十万,男女口九十万”。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,王隐在《蜀记》中记载“户二十八万,男女口九十四万,带甲将士十万二千,吏四万人”。
蜀国,户数为二十八万户,人口九十四万,带甲将士十万二千,吏四万人—《三国志*蜀书三》
总计一百零八万二千人。
这个数据来源于后主刘禅投降之日,造册所得,蜀国投降于公元二六三年冬,可第二年二月,钟会之乱,导致西川无主军,一时间“众钞略,死丧狼藉。卫瓘部分诸将,数日乃定。”—《资治通鉴*魏纪卷七八》;“蜀中军众钞略,死丧狼籍,数日乃安集。”—《三国志*蜀书三》。这一变化当使人口有减。但即便如此,到公元二八二年计算,相去一十八年,正好一代人,就算经过内乱,我们还是按增加了七万户算,那么蜀国有三十五万户。

再看看吴国时期的数据,吴的数据难以考证。在《晋书·地理志》里说:“孙权赤乌五年,户五十二万三千,男女口二百四十万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皓传》注引《晋阳秋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“户五十二万三千,吏三万二千,兵二十三万,男女口二百三十万”。我们看看,这两组数据的文字描述大致相同,可以说差不多。说明这个数据一直在当时只被统计过一次,之后可能就没有在被统计过。
吴亡国于太康元年,公元二百八十年,投降时,造册为户五十二万三千,吏三万二千,兵二十三万,男女口二百三十万《三国志*吴书三》
总计人口为二百五十六万二千人。

根据上述数据,魏、蜀、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146万6423,口767万2881(不包括官吏和军队)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记载东汉户口数是“户969万8630,口4915万220”,《晋书·地理志》则记载为“户1067万7960,口5648万6856”,三国的户、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、口数的七分之一弱。这个数据我们看到,三国末期总人口为767万。我们再回头看前面的东西: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,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,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,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;损失了98。3%。“马前悬人头,车后载妇女”、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,生民百余一,念之断人肠”,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%!不到60年的时候人口翻长近6倍,可见还不是很确切的。有可能在赤壁之战之后,很多士兵流荒在外,导致数据没有记载进去,而到最后登记了户籍之后又被算了进去,所以数据平衡度不是很高。

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,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,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。以后魏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,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。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,进入巴东、巴西郡,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、洛阳;继而曹既平张鲁,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、三辅。曹丕建都洛阳,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实河南。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。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,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。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,以后几次北伐南征,也迁民于成都平原。此外,东汉末年,北方乌桓、鲜卑逐渐入居中原,散布于沿边诸郡。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。东吴征服山越后,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原,总数约有10余万人。

乐趣网 卧龙吟 官方网站: http://www.lequ.com/wly/

乐趣网 H5游戏平台: http://www.lequ.com/

玩游戏,找乐子,就上乐趣网!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卧龙吟


上一篇:威震天下的公孙瓒  
下一篇:于禁最号毅重,然弗克其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