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《李笠翁批阅三国志》,封面题《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》,清两衡堂刊本。彩色套印,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,首图一百二十页二百四十幅,正文半页十行,行二十二字,有圈点,上有李渔眉评,眉评与毛评本眉评不同。每回分各自独立的上下二节,有李渔自序。首都图书馆,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均有收藏。
▲《孪笠翁批阅三国志》,封面题曰《笠翁评阅绣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》,有“翼圣堂之印”。内有李渔题的序,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。
▲《全像古本三国志传》,内容与两衡堂不同,有李渔序,柏林德国国立图书馆藏。
▲毛纶、毛宗岗评《四大奇书第一种》清康熙醉耕堂本有李渔序,北京图书馆藏。
二、在《毛评本·序》里,李渔把《三国演义》定名为《第一奇书》
清康熙十八年<1679),毛纶、毛宗岗父子所评的《三国演义》始成,李渔为其题序。序中,李渔对罗氏著的“文不甚深,言不甚俗"的历史演义给予了很高评价;对毛氏父子“布其锦心,出其绣口”(5)的整理和评点大加赞赏。
《三国演义》是‘四大奇书”之一。对于“宇宙四大奇书”之书目,明“后七子”之一的王世贞所定的是《史记》、《南华》、《水浒》与《西厢》四种。而冯梦龙所定的则是《三国》、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与《金瓶梅》四种。李渔的观点倾向于冯梦龙,李渔认为:“愚谓书之奇,当从其类,《水浒》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,《西厢》系词曲,与小说又不类,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,则冯说为近是。”李渔还认为,上述四大奇书当中,最奇之书非《三国》莫属,他说:“然野史类多凿空,易于逞长,若《三国演义》则据实指陈,非属臆造,堪与经史相表里,由是观之,奇莫奇于《三国》矣。”那么,《三国》到底奇在哪里?李渔经过分析后认为,《三国》之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第一,“《三国》者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”;第二,“演《三国》者,又古今为小说之一大奇手”;第三,评《三国》者,韶“布其锦心,出其绣口”。由于上述三个方面因素,李渔认为在‘四大奇书”当中,《第一奇书》之名非《三国》莫属。
三、在《李评本.序》里,李渔把《三国演义》定名为《第一才子书》。
李评本《三国演义》约比毛评本迟个把月时间脱稿付梓,该书卷首有李渔自题的序,但序文比毛评本里的序文要短。从内容来看,比较精练、明快。序中,对“四大奇书”所定的书目.其观点基本上仍倾向于冯梦龙,所不同的是在此序中,李渔对上述“四大奇书”的优劣之处一一作了评论。李渔认为,《三国》是一部真正的奇才奇文,应当多读。读《三国》比读《水浒》、《西游》、《金瓶梅》都要好。李渔指出:“《水浒》文藻虽佳,于世道无所关系,且庸陋之夫读之,不知作者密隐鉴诫深意,多以为果有其事,借口效尤,兴起邪思,致坏心术,是奇而有害于人者也。《西游》辞句虽达,第凿空捏造,人皆知其诞而不经,诡怪幻妄,是奇而灭没圣贤为治:二心者也。若夫《金瓶梅》,不过讽刺淫侈,兴败无常,差足澹人情欲,资人谈柄已耳。”至于《三国》则不同,李渔指出,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虽由陈寿的《三国志》扩而为传的,但其叙述精详、记事详明,文字优美等,堪与春秋时代左丘明《左传》(6)相蓖美。首先。《三国演义》能做到“首尾映带,叙述精详。贯穿联络,缕折条分。事有吻合而不雷同,指归据实而非臆造”;其次,“演此传者,又与前后演列国、七国、十六国、南北朝……“各传之手笔,亦大相径庭。传中摸写入物情事,神彩陆离,了若指掌”;再者,《三国演义》“行文如九曲黄河,一泻直下。起结虽有不齐,而章法居然井秩。几若《史记》之列本纪、世家、列传、各成段落者不侔’。除了以上几点外,再加之其文藻具有“华而不凿,直而不俚,溢而不匮,章而不繁”等精当之处,李渔称其“奇才奇文也”。因在此之前李渔在《毛评本.序》中已把《三国》定名为《第一奇书》,又复忆起当年金圣叹欲评《史记》为《第一才子书》,后未果。据此,李渔向世人宜称:《三国》“诚哉第一才子书也。”《第一才子书》的提出和定名、定位,自此以后,大大提高了《三国演义》一书的价值、声望及学术地位,大了其知名度,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,